出生嬰兒斷臍後,由於結紮不緊,或消毒不嚴,或護理不當而被不潔之物污染,在臍部會發生多種疾病。臍中濕潤,久而不干者,名臍濕;臍中赤腫糜爛,膿液流溢者,名臍瘡。二者本為一病,只是輕重程度不同,現代醫學稱為臍炎。臍腫光浮如吹者名臍突,現代醫學稱為臍疝。

臍部感染侵入血循環,可以產生新生兒敗血症,必須引起足夠重視。
『原文』小兒初生,即當舉之。舉之遲晚,則令人中寒,腹內雷鳴。乃光浴之,然後速斷臍。不得以刀子割之,須令人隔單衣物咬斷,兼將暖氣呵七遍,然後緾結。所留臍帶,當令長至兒足趺①上。短即中寒,令兒腹中不調,常下痢。若先斷臍然後浴者,則臍中水,中水則發腹痛。其臍斷訖②,連臍帶中若有蟲,宜急剔撥去之,不爾,進入兒腹成疾矣。 (《外台秘要·小兒初生將護法》)

『註釋』①足趺(fū夫):同跗,即足背。 ②訖(qì迄):完結,終了。

『釋義』嬰兒剛出生,就應當保舉他。如果保舉太晚太慢,易使新生兒受寒,並且腹中雷鳴樣響動。接著給新生兒洗澡,洗後迅速隔單衣咬斷臍帶,不能用刀子割斷,同時用口內暖氣呵七遍,然後將斷臍處緾頭大結。所留臍帶的長度,應當從臍到足背那麼長,如果留短了,新生兒容易中寒,使其腹中不舒服,往往經常下痢。如果先斷臍後洗澡,就會使臍帶沾上生水,使新生兒發生腹痛。斷臍後,如見到臍帶中有寄生蟲時,宜立即挾取出來。不然,寄生蟲進入新生兒腹中,將引起疾病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anana1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